他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个绝对清醒、决策果断、目标清晰的企业掌舵人。
他着重关注理想的两大经营指标:20%的毛利率,1000亿的现金储备。
一是确保有利可图,二是保证有钱可用。
这才能够支撑企业健康地活着,持续地发展。
如今,李想又提出,待增程SUV、纯电SUV以及理想MEGA三大系列全部开启交付后,可支持理想汽车一年达到3000亿人民币的营收规模。
本文首发于亿欧汽车
作者|郝秋慧
今年7月1日,是理想汽车的十周年。
在十周年庆典上,“i人”李想踏着伴奏走上了舞台,带着另外三位“i人”高管合唱了一首《朋友》。
对i人而言,当众献唱,犹如公开处刑,四人的表演,分外局促。
但在奉行“挑战成长极限”的理想汽车,这种突破自我的庆祝方式,最能展露真心。
唱到“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时,李想动情地戳了戳心口。
在他心中,造车十年间,第一个最重要的画面,是2018年理想ONE第一次发布的时候,这是他造出的第一款车,对之寄予厚望。
2019年上海车展,带着价格的理想ONE第一次与用户亲密接触,回想起人潮拥挤的理想展台,李想感慨道,“我们真的做出来一辆车,一辆特别受用户喜欢的车。”
截止到2023年6月正式停售,理想ONE累计交付超过了21万辆。
十年间,理想汽车累计交付超过134万台,理想带火的豪华标配“冰箱彩电大沙发”分别卖出了58万台、304万台、743万个。
就在40天前,理想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宣布已连续十个季度实现了盈利。
在2025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李想直言,增程SUV、纯电SUV以及理想MEG全部开启交付后,可以支持理想汽车实现年度3000亿人民币的营收规模。
若以一辆车均价30万元来计算,理想一年需要卖出100万辆车,方可达到3000亿的销售额。
]article_adlist--> 一年先挣到3000亿
一年3000亿的销售目标,并非是李想拍脑袋决定的。
这是基于他对理想产品和市场的判断。
2024年10月18日,理想汽车第100万台量产车完成交付,历时58个月,创下中国豪华车最快达成百万辆纪录,也成了唯一一个均价超过30万元、拥有百万规模的中国豪华汽车品牌。
如今,李想的目标,是将100万台的交付时间从58个月,缩短至12个月,用一年的时间完成百万辆车的交付。
李想这个野心大吗?
并不。
毕竟,2024年,在全球销量前十名的车企中,中国自主品牌独占了2席,进入前十名榜单的门槛销量是334万辆。
增程SUV、纯电SUV及MEGA三大系列,撑起一年100万的销量,在李想看来,是一个阶段性的、合理化的目标。
这3000亿的年销售额,不仅只是在中国市场。
近期,理想汽车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邹良军透露了理想的出海计划:“未来几年,我们会聚焦亚洲和欧洲市场,在这些区域招募成熟的经销商。”
理想也会从公司内部选拔一批优秀的人员加入到海外市场团队,积极吸引有国际市场经验的人才加入到团队中来。
“对理想来说,海外市场是个长期战略,我们希望持续努力,最终让海外市场的销售份额达到总销量的30%。”邹良军说道。
自2019年12月,理想第一款产品理想ONE开始交付以来,理想汽车用了5年时间,仅依靠增程SUV系列及理想MEGA,便将营收做到了1400亿。
连续十季度盈利的理想汽车,在未来三年内将营收扩张至3000亿,或许并非难事。
“在实现这个(3000亿)规模的基础之上,我们会根据真实的市场需求,推出价格更合适的MPV和轿车产品,这些产品也会满足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和欧洲市场的需求。”李想说道。
只是,进入全球销量榜前十,比亚迪用了28年,吉利用了30年。
向来喜欢刷新纪录、挑战成长极限的理想,达成一年百万销量、3000亿营收的目标,会用多长时间呢?
]article_adlist--> 李想的未雨绸缪,及星辰大海
李想最新的朋友圈签名是:“不参加任何会议,彻底消失。”
在仅展示最近一个月的朋友圈中,李想只发布了两条内容,皆与超充站有关。
6月27日,理想汽车发布全新人事任命:
“原「研发与供应群组」和「销售与服务群组」整合并入新成立的「智能汽车群组」,负责人由总裁马东辉担任,向董事长兼CEO李想汇报。
李想仍将负责汽车业务相关的产品线、产品部、品牌、战略等团队,并将更多精力投入AI(人工智能)领域。”
超充站与AI,成了李想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两部分。
因为二者,是李想为支撑理想汽车长远发展打造的两大底座,一个是硬件底座,一个是软件底座,一个是未雨绸缪,一个是星辰大海。
这或许也是李想“彻底消失”、无暇他顾的原因。
昔日,李想力排众议,将增程技术送上了车,一度遭到了行业狠批,被痛斥不思进取,竟采取了如此“落后”的技术。
即便李想多次公开为增程技术正名,也难消非议。
直到理想ONE及L系列的大卖,李想才向外界证明了增程技术也大有市场,也凭一己之力将其打造成了,继纯电、插混之后的第三大主流动力形式。
理想十周年之际,李想回忆起2022年发布理想L9时,分外自豪:“我觉得L9真的是全世界最卓越的一个产品。到了2025年,至少还有5个企业因为当时L9的成功,在打造跟L9相同的产品。”
李想,并没有在功劳簿上躺平。
6月19日,李想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宣布,理想汽车第2500座超充站落成,其数量在国内已经超过了特斯拉,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4000座超充站的建设。
就在这个月,理想首款纯电SUV i8将正式发布,在此之前,李想必须确保超充站的建设走得更快,以期用户在购买理想i8时,没有续航的后顾之忧。
当众车企纷纷跟进增程路线后,理想另开纯电路线,双轨并行。
李想的说法是,理想增程SUV的L系列,代表Leading,理想纯电SUV的i系列,代表“intelligence”。
言外之意是,增程继续保持引领优势,纯电将大秀智能肌肉。
早在11年前,李想从马斯克手里接过Model S P85的钥匙,成为中国首批特斯拉车主时,他就将特斯拉视为了学习的榜样,并称要跟“特斯拉学基本功”,其中就包括了像特斯拉一样认真铺设充电基础设施,及展现出智能化的超前能力。
5月7日,李想在《2025理想AI Talk第二季》中指出,理想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致力于将汽车从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进化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普惠每个家庭。
李想始终坚信,汽车产业的未来将回归终端产品的本质价值——以开放之姿拥抱多元技术生态,用普惠理念重塑智能出行体验。
李想并非要做平台型企业。
他要做的是终端型企业,即以硬件为骨架、软件为灵魂、AI 为神经网络,构建三位一体的进化体系,通过开源协作降低创新门槛,联合全球开发者共建可生长的智能汽车生命体,让每个家庭出行都将体验开放生态带来的指数级价值提升。
人工智能,现已被刻进了理想汽车的基因里,并将体现在即将到来的纯电SUV系列中。
纯电SUV承载的不仅是理想汽车的人工智能野心,还有更大的增量市场。
在2025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邹良军解释道,增程车型是面向燃油车保有群体的升级解决方案,纯电车型则是面向新能源保有群体的升级解决方案。
“我们预估今年20万以上新能源汽车(NEV)市场空间在380万辆左右,其中PHEV是169万辆,BEV市场空间是213万辆。我们推出纯电车型之后,将进入到一个更大的市场空间。”邹良军表示。
“彻底消失”的李想,将会回归
就像当初做过一番细致研究后,才决定选择增程技术时一样,李想决定将人工智能刻进理想汽车的基因里时,同样做了深入的研究。
6月27日,李想在个人微博上宣布,ICCV 2025(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公布论文录用结果,理想汽车共有8篇重磅论文入选,其中5篇来自自动驾驶团队,3篇来自基座模型团队。
亿欧汽车了解到,自2021年以来,仅在自动驾驶和AI基座模型两个领域,理想汽车就发表了近80篇论文,被引用超2500次。其中,近50篇论文发表在学术会议和期刊上。
研究,也是李想要做好的基本功之一。
对于能力的构建,李想有着一套自信且清晰的方法论。
在AI Talk第二季中,李想指出,构建能力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即研究、研发、能力表达、能力变成业务的价值,“任何时候,当我们想去改变和提升能力时,这四个步骤就是一个极简的人类最佳实践。”
尤其是第一步的“研究”如果做得足够扎实,研发效率会变得很高。李想直言,正是这一方法论奠定了理想汽车快速取得技术突破的基石。
经过对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李想表示,人工智能只有成为了生产工具,才会迎来爆发时刻,只有人类选择雇佣专业司机时,人工智能就能成为生产工具。
理想汽车要做的人工智能,就是有人类价值观的、有道德、有边界的人工智能,使其进化成一个真正的、可提供专业服务的“司机”。
2025年3月18日,理想发布的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李想认为,这就是理想人工智能走入的无人区之一。
VLA可以将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行为智能放进同一个模型里,赋予了模型3D空间理解、逻辑推理和行为生成的能力。
作为Physical AI(物理人工智能)的最佳载体,汽车与VLA深度融合后,就可以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让自动驾驶能够感知、思考和适应环境,成为一个能理解用户意图的智能体,也是一名听得懂、看得见、找得到的专属司机。
若能成功落地,未来这一范式,或将可以赋能除汽车之外的其他行业。
李想表示,“理想以前走的是汽车的无人区,以后走的是人工智能的无人区。
理想走的这条路,Deepseek没有走过,OpenAl没有走过,谷歌、Waymo也没有走过。”
亿欧汽车了解到,理想i8将搭载最新的VLA模型。
届时,即将搭载理想人工智能最新成果VLA的首款纯电SUV i8,将成为支撑理想一年3000亿营收的核心组成部分。
“彻底消失”的李想,也将回归。
]article_adlist-->
匈牙利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成熟的产业基础,全球20大汽车制造厂商中,有超过14家在匈牙利建立整车制造工厂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比亚迪、宁德时代、欣旺达、蔚来等企业纷纷入驻。匈牙利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企业布局欧洲的最佳选择。
在此背景下,我们组织了为期 9 天 8 晚的欧洲四国商务考察,报名咨询请联系尹先生(15201478690),亦可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联系相关负责人。
战雷军,斗小米,何小鹏也要疯狂星期四
李想放下面子,捡起里子
李想,守住了账上的1000亿
]article_adlist-->- END - ]article_adlist-->本文由亿欧汽车出品欢迎添加小编,沟通转载事宜
]article_adlist-->
]article_adlist-->
双融配资-双融配资官网-配资中国-股票配资网首页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