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上半年,宣城市宣州区紧扣农业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春耕备耕为起点,以单产提升技术为支撑,以夏收丰产为落点,在田野间书写了一幅“科技赋能、颗粒归仓”的农业画卷,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种植成绩单。
春耕备耕 打好全年丰收“第一仗”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是农业生产的“先手棋”。为确保春耕有序开展,宣城市宣州区提前谋划、精准施策,为全年种植筑牢根基。
2月18日上午9时,在杨柳镇政府会议室,宣州区2025年春季农业科技服务粮油单产提升技术培训会第二场在这里拉开序幕。宣州区种植业局农艺师姜艳重点分析了当前该区油菜苗情,并根据苗情提出春季田管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除了室内培训,农技专家们还走进杨柳社区油菜种植大户张爱旗的油菜田里,认真察看油菜长势和病虫害情况,不时与农户进行交流,并就下一步田间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
开春以来,宣州区种植业局对该区粮油主产乡镇开展巡回技术培训,重点对农户在田的油菜和小麦进行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同时对即将播种的早稻和再生稻进行技术培训,切实促进该区粮油单产提升,提高该区大户的种粮水平,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据悉,在春耕生产关键时期,该区组织220余名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在洪林、孙埠等主产乡镇开展小麦油菜春管、水稻育秧、再生稻机插秧等技术培训15期,覆盖新型经营主体750人次,确保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全覆盖。同时,为大户对接育秧服务,利用黄渡、洪林、孙埠等4个农事服务中心资源,落实代育代插服务1.2万亩,较去年扩大20%。
机械插秧 科技为农田“提质增效”
“手把青秧插满田”的传统景象渐成过去,机械化插秧推动种植效率和质量双提升,已成为宣州区农业种植的“新主角”。
谷雨前夕,在新田镇赵村村种植户孙姚根的水田里,三台插秧机来回穿梭、同步作业。农机手完成一次机插秧作业后,孙姚根就在田埂边帮忙上秧苗。今年,孙姚根家的再生稻机插秧面积达30亩,这是他首次尝试采用机插秧栽种模式。
“我以前就听过机插秧的好处,它相比直播后对田间除草要求更简单,而且用药量少了,更加省时省钱。”望着一望无际的绿色秧苗,孙姚根内心充满了希望。
孙姚根家这次的机插秧作业全部由宣城市有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有农生态农业不仅为他提供了高质量的秧苗,还将提供除草、施肥、收割等一系列的农事服务,省时又省心!
宣城市有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南伟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孙埠镇育秧中心和新田镇育秧基地的建设,预计明年育秧面积3万亩左右。
近年来,宣州区大力推广发展水稻机插秧,通过“建设育秧中心+补贴激励”双轮驱动,着力构建“政策引导+主体培育+服务支撑”推进机制,2025年全区水稻机插秧面积预计达3万亩。
夏收丰产 颗粒归仓筑牢“粮袋子”
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踏入“小满”节气,宣州区广袤田野上,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一幅紧张有序的小麦抢收画卷徐徐展开。
5月19日上午,朱桥乡浑水村种粮大户夏智荣的麦田里,两台收割机同时作业,所到之处,麦穗瞬间被卷入“腹中”,脱粒、秸秆粉碎还田一气呵成。
与此同时,宣城市、宣州区两级种植业部门专家组成的测产专家组,也在夏智荣的麦田里开展实收测产工作。经过严格规范的测产流程,夏智荣家的这片示范田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600.1公斤,创下近年来宣州区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为夏粮丰收注入强劲信心。
据悉,今年上半年,宣州区小麦、油菜实现“三增”。小麦种植面积29.5万亩、平均单产343.1kg/亩、预计总产量10.1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06%、1.88%、1.91%;油菜种植面积10.82万亩、平均单产152.97kg/亩、预计总产量1.6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1%、1.42%、1.84%。
从春耕的忙碌筹备到机插秧的科技赋能,再到夏收的硕果累累,宣州区上半年农业种植以“稳”字当头、以“新”字求进,用实干和科技绘就了丰收图景。
今年以来,宣州区建成省级“精耕细作”示范点3个、区级“精耕细作”示范点5个,水稻万亩片2个、千亩方13个、百亩攻关田5个。大力推广精量播种、机插秧、机条播、肥水精准运筹等提单产技术,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高产竞赛,刷新小麦、油菜近年来最高单产纪录,其中全区小麦高产竞赛实收平均单产501.4kg/亩,最高单产607.4kg/亩,油菜高产竞赛实收平均单产209.6kg/亩,最高单产265.6kg/亩,充分提高了农户粮油生产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全区粮油整体生产水平提升。(吴舒婷)
双融配资-双融配资官网-配资中国-股票配资网首页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